姚金果
东江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开创到1930年正式形成,再到1935年基本结束,经历了长达八年复杂曲折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尉为壮观的一页。今天,当我们回忆那段峥嵘岁月,似乎仍然能够嗅得到东江的风、韩江的水,仍然能够听得到枪林弹雨中红军将士杀敌的呐喊,仍然能够看得到艰苦困苦中东江人民奋起的身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中,我们能够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其中有三点我认为需要谈一谈。
一、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实现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情况,科学地确定党的政治任务及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等根本原则。党的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是党的行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党的纲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党的政治路线是总揽全局的,为党的全部工作确定方向、目标和航道。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表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可以使党的事业得以发展,使党的任务得以实现;而错误的政治路线则会使党的事业遭受挫折,使党的任务难以完成。
东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的创建就是在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基础上完成的。1927年四五月间召开的中共五大,就提出了武装暴动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任务,八七会议更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暴动和土地革命以海陆丰为先导。之后,1928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先后指示潮阳、潮安、澄海、饶平县委立即实行土地革命,没收土地分配给农民。1828年4月,东江特委在总结海陆丰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对各地的土地革命步骤作出具体指示。这样,土地革命在东江各地逐渐展开。武装暴动和土地革命的开展,为东江地区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虽然海陆丰被敌占领,但很快就有了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崛起。1930年5月1日,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宣告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东江革命根据地不仅有了工农兵革命政权,而且有了一支红军队伍。这使得党不仅能够在东江发动人民群众,打击敌人的力量,而且能够有力地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东江革命根据地存在期间,“左”倾路线有三次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左”倾中央错误的政治路线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和挫折,东江革命根据地也未能幸免。大革命失败后,“左”倾中央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情况,盲目认为革命形势是日益高涨的,要求各地暴动和杀戮反动分子。受中央“左”的政治路线的影响,1928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全体会议认为,“革命潮流仍是继续高涨,整个的广东仍然是一个暴动的局面,一直到夺取全省的胜利。”于是要求各地“在实行土地革命、反对军阀战争两个口号之下暴动起来,杀地主豪绅、工贼、恶霸,没收一切地主的财产,围缴反革命军队的武装”。并且表示,“如果认为广州失败后革命潮流已经低落,应准备一个退守的策略,或者说各地暴动的时期已经过去,仅注意经常的组织宣传工作,这都是‘失败主义’的观念,实际上就会阻碍革命的进展,帮助反革命的胜利,党很坚决的反对这种观念。”1在“左”倾政治路线的影响下,东江特委“对政治估量很不正确,以为统治阶级总是无能力进攻海陆丰,抱着极乐观的政策,对于敌人之进攻,一点准备都没有。”2而当时广东省委要求东江特委“一方面防止退守的失败主义,一方面又不准采取拼命主义”,这一要求“使东委莫名其妙,不知如何措施。讨论结果不敢退守又不敢进攻,只得第一步采用省委前次指示——‘坚壁清野’的策略,第二步采取步步袭击,处处骚扰的战术,企图消灭敌人。此策略决定后二、三日敌人以占海丰和田了。”3可以看出,海陆丰根据地的丧失,就是中共广东省委以及东江特委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结果。
第二次“左”倾错误开始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时,中共广东省委发出通告,认为目前是“群众斗争日益扩展走向直接革命形势的时期,广东党的主要任务,要坚决的争取一省或数省政权首先胜利的前途。”41930年5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在给海陆惠紫特委综合性工作指示信中指出:“目前全国革命斗争的形势,的确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农兵劳苦群众的斗争更日趋平衡发展,同盟罢工、政治罢工、地方暴动的客观条件日益成熟,这一革命形势实将成为全国革命高潮的警号!”在党中央认为武汉、江西、广东三省有早日夺取全省胜利的条件后,广东省委和中央军部南方办事使联合部署了夺取广东胜利的计划:决定十一、十二军帮助东江与海、陆惠的地方暴动,向惠州发展,以广州市为目标;七军由柳州向小北江发展,帮助北江的地方暴动,再向广州发展;在琼崖的独立师帮助琼崖地方暴动,由海口向西江前进,帮助中路的地方暴动,威胁广州。5中东广东省委在给东江特委的指示中认为,“东江地方暴动的条件,不论从任何方面去认识均无疑的已经成熟了的!因此,组织整个东江地方暴动,争取整个东江暴动首先胜利,便是整个东江党当前任务。”6于是,中共广东省委指出,“东江的党必须深切认识,在组织东江地方暴动的任务中组织政治罢工、同盟罢工是目前东江党第一个主要策略与工作。”7在中共广东省委的一再鼓动下,当时东江特委主要负责人也认为,“东江革命斗争形势已到了地方革命高潮”,“农村斗争已发展到夺取城市的局面”,“统治阶级的反动政权……不仅充分表现动摇,而且过着急激崩溃的历程”。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遂确定东江红军的策略路线是:“很快的发展东江的地方暴动,向着惠州发展,以执行争取广东全省政权的胜利,以至推动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更快到来的新任务”。8此后,还部署了具体的进攻任务。其结果,不仅三打潮安不下,而且还丢失了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八乡山。
第三次“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后,东江革命根据地便面临着双重打击。一方面,广东军阀以徐景棠为“东路剿共司令”,调集三万兵马“围剿”东江革命根据地,使东江红军不得不以弱势兵力与强敌对;另一方面,在“左”倾中央部署下,各革命根据地在党政军内部开始进行严重扩大化
中共广东省委全体会议关于目前党的任务及工作的方针决议案1928年1月。
《省委通讯》1928年第15期。
《省委通讯》1928年第15期。
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四号)1930年4月30日。
中共广东省委、中央军部南方办事处给东江、惠属两特委及十一军、十二军军委信(E三十五号、H十六号)1930年。
中共广东省委给海陆惠紫特委综合性工作指示信(H十三号)1930年5月29日。
中共广东省委给东江特委信(E三十六号)1930年6月17日。
东江特委:《东江目前斗争形势及各种运动情形报告》1930年5月。
的肃反。东江革命根据地也是如此。在“AB团”(意为“反布尔什维克”)于1927年就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东江革命根据地从1931年开始肃所谓的“AB团”运动。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场在错误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的错误肃反运动,使东江革命根据地先后被错杀的党、政、军、团干部和红军战士以及群众达1600多人。1在双重伤害之下,曾经拥有200多万人口的东江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挫折,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邓小平在1992年曾经指出:“‘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证明,右可以损害党的事业,“左”也可以损害党的事业。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党都必须制定并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是党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和艰难险阻,实现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
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实现党的任务的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奋斗目标的基本依靠力量。
东江革命根据地在敌强我弱的不利环境下存在了八年时间,在它的全盛时期,领导着拥有正规军约3000人的红十一军和约200万的苏区人口,根据地范围遍及粤东地区20多个县市,并发展到福建和江西南部。在恶劣的政治军事环境下,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苏维埃和红军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一度大大发展,都是因为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各级党组织的成员来自于有了崇高理想信念的人民,红军队伍的兵员来自于人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运作依靠人民,战争中需要的物资生产和支前工作依靠人民。在东江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八年时间里,有高潮也有低谷,有胜利也有失败,但无论是在海陆丰、八乡山,还是在大南山,党的组织始终存在着,党领导的军队始终存在着,尽管最艰难的时候人数很少。党和红军的存在都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存在。换句话说,有了人民群众才有了党和红军生存的基础。
据中共惠阳县委在1928年给中共广东省委的报告,“土地法令发表后,影响甚好,X区中立乡、反动乡已开始动摇,昨夜赤卫队一百余人,开大会讨论(并有几个老妇人定要参加赤卫队,宁愿打战死),有三十余农妇参加讨论,尤为热烈有趣”。海陆丰的农民则直接参与了支援红军和破坏敌人的活动,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一、反动军阀所经的路上井里都放了毒药。二、农民担番薯到市上贩卖,薯心中藏下了一条药线。三、不担茶水到路上,不担米粟到县城。四、夜里散贴传单,煽动兵士发长官之洋财,快杀长官拥护农民!五、鼓动小商人不要做生意。六、不同军阀运输。七、摧毁了电线。八、农民做了红军的侦探,并代我们同志买物件送上高山去。九、农民私买兵士的子弹。十、农民在深山中建筑了草屋,整好炉灶,给上山之同志住宿。2人民群众为了拥护共产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也作出了巨大牺牲,不仅把自己辛苦劳动的所得贡献给红军,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据中共陆丰县委报告,“陆丰的民众自经年的受着残酷的白色恐怖,全县被逆枪杀者约二千四百五十人(内有C.P.
这个数字来自于李淼祥:《“东江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纪要》,《广东党史》2000年第4期。
滚舞《海陆丰暴动与地主政府高压的概况》1928年。
约三百九十人)”。1
人民是历史前进的动力。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党的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所讲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证明,党只有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只有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主要依靠力量,才拥有了任何敌人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党的任务的永恒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有不少人背弃了自己的初心、丢掉了理想信念,成为革命的逃兵,甚至党的叛徒。但更多的人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坚定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着党和革命的事业发展,使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得以最终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共产党人面对艰难困苦,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在不同的战线上,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彭湃,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优裕的生活、抛弃了万贯家财,不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而且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他在1929年8月30日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古大存,参与创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和东江红军,先后担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常委、军委书记、东江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东江红军总指挥、红十一军军长等职。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后,任军长兼代政委。在东江革命根据地处于低谷时期,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以八乡山为核心的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个党内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在1930因为抵制“左”倾军事路线,不同意在毫无胜利希望的情况下攻打潮安,被批评为“右倾”;1931年又成为肃反的对象,先是被关押,后又以“李立三右倾机会主义代表人物”的罪名被给予留党察看三个月的处分。然而,古大存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公正的待遇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在被重新任命为红军的领导人后,担任东江红军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的古大存,带领部队活跃在大南山地区,敌人以重兵“辑剿”不得,只好出两万巨银悬赏他的人头。由于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战术,古大存领导的红军游击队不仅没有被消灭,还从一百多人发展到四百多人,在东江地区牵制着敌人的数万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战斗。3
除彭湃、古大存这些著名人物外,还有一些几乎不为人知的人物。据一个署名“滚舞”的人记载:1928年海陆丰第二次暴动(即五三暴动)失败后,“囚狱林立,刑场若网,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受尽‘野禽兽’的虐刑极矣!那般挂三角皮带的恶兽,在囚场上设下了一架恶虐的刑具,把我们的同志捆在其上。下边燃着火盆,烘得遍体的油质下滴,并且三寸刀一点一滴一片一片的宰割,刘汉才诸同
中共陆丰县委报告1929年5月15日。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1页。
参见罗尚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4期。
志在这虐刑下悲惨的殉难了。”1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八年的英勇斗争中,在东江革命根据地内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达10000余人。2
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实现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实现党的任务的依靠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党的任务的永恒动力,这是我们从东江革命根据地历史中得出的重要启示。回顾历史是为了庚续红色血脉,走好未来的路。未来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是要靠我们党制定并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就是要靠全体中华儿女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努力,就是要靠全体共产党员具有不变的初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作者简介:姚金果,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